艾叶的传说 (转载)
艾叶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,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门口会悬挂艾叶,一来用于避邪,二来用于赶走蚊虫。据说艾叶名字的来由与我们的药王孙思邈有关。
相传唐朝名医孙思邈自幼好学,从5岁开始跟随父亲走街串巷给人看病,经常到山上采集中药材。一天,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到山上一起玩耍,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,把脚崴了,脚肿得很厉害,不能动弹。小朋友疼痛难忍,坐在地上哇哇直哭。怎么办?孙思邈灵机一动,就从地上拔了一把草放在嘴里嚼烂后敷在小朋友的疼痛处。过了一会儿,小朋友不哭了,而且肿痛也在逐渐消失。其他小朋友问孙思邈,这是什么药?孙思邈思索片刻,他想,小朋友哭的时候总是发出“哎哎”的声音,就把这种草药叫“艾叶”吧。从此“艾叶”这种药一直沿用至今。
艾叶来源于菊科艾草的干燥叶。《本草纲目》中曾记载过:艾以叶入药,性温、味苦、无毒、纯阳之性,通十二经,具回阳、理气血、逐湿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于针灸,故又被称为“医草”。艾叶自古以来被誉为妇科良药,尤其对于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宫寒不孕、胎动不安、心腹冷痛、吐血、衄血、咯血、便血、崩漏、妊娠下血等有神奇的疗效。在中医中有一种疗法称为艾灸,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、艾条,通过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,治疗宫寒痛经的疗效尤为明显。